新闻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战“疫”说理】弘扬雷锋精神的时代表达从未褪色

发布日期:2020-03-05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体现于其中。该文是为了纪念一名29岁名叫张思德的战士而写的。就在19年后的1963年3月5日,因为另一名战士的平凡而伟大,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可以说,学习张思德和雷锋的核心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百年政党,能够基业长青的核心要义就在于能够时刻秉持“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雷锋的初心形成源于成长环境与时代际遇

  雷锋幼时父亲被日本兵打死、哥哥当童工累死、弟弟饿死、母亲被地主逼死。年幼的雷锋面临着与中国其他劳苦大众一样被三座大山压迫的黑暗现实。残酷的旧社会让苦大仇深的雷锋从内心向往着平等、没有饥饿、充满温暖与真情的新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雷锋的成长过程是从贫苦家庭孤儿的旧社会,到幸福新社会的学生、农民、公务员,再到鞍钢工人和解放军战士;在身份上,他实现了由三座大山压迫下的贫苦农民到新社会国家主人的转变;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上,经历了为自己的家庭报仇到为天下的劳苦大众报仇,再到感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感恩以毛泽东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因为感恩,应当报恩于社会,所以,做一个好学生、好农民、好公务员、好工人、毛主席的五好战士,就是雷锋在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初心,最后形成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学生时代雷锋的初心:做一个新中国的好学生

  10岁才开始上学的雷锋,已经表现出了与这个年纪不相符的成熟和懂事。他在笔记本上写道:非常感谢党和毛主席。他曾经向老师发问:做孩子的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老师告诉他,为他人做事,不论大小。于是才有了小雷锋一下午帮助别人推车上岭的感人事迹。他认为,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报答党的恩情。作为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他,把为他人做事当做不断前行的动力。在抗美援朝的捐献活动中,他把积攒了两年的压岁钱全部捐献给了国家。还是一个孩子的他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幸福的源泉来自于党和国家,把毛主席比作自己的新父母,要克服一切困难认真读书,成为一个对他人对国家有贡献有出息的人。品学兼优的他被同学们编成顺口溜:小小雷正兴,家里贫又穷。赶路几十里,早到第一名。学习他很好,活动他最行。大家学习他,争做好学生。如果说雷锋优秀品质的原动力来自于对党和国家的爱和感激,那么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心里充满着获得感和幸福感就是他能够为人民服务的深层次动因。

  农民时期雷锋的初心:做一个新中国的好农民

  雷锋以优异成绩小学毕业,完全有条件继续学习,就在这时,他却提出了让人们吃惊的想法:回乡务农,做一个好农民。他在毕业的演讲中这样说道:“我决心留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当一个新式农民。我决心做一个好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来有机会的话我要当工人,要做个好工人。将来有机会的话我要做个解放军战士,当个好兵。”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朴实而又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伟大的人生规划,又是雷锋完美价值观的展现。做好本职工作是一名新中国少年的本分,也是一个人能够给社会创造价值的最基本表现。他在生产队做秋征助理员,耐心细致、兢兢业业。征收公粮、送信传话、待人接客、打扫卫生等工作精益求精。“一个人总要满足,不能自私自利”,是发自雷锋的肺腑之言。他参加工作、做好工作就是要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

  公务员时期雷锋的初心:做一名最好的公务员

  心细、勤快、眼里有活、工作主动、总是帮助他人。这是望城县委机关同志们对他的真实评价。但在雷锋看来,这都是他分内的工作,甚至很幸福地认为这些工作比在地主家干活要幸福和有尊严的多。雷锋说,只要对党对人民有利的事,不论是什么工作,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雷锋认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有许多工作要做,凡是祖国需要的工作就都是光荣的伟大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是雷锋为人民服务的力量源泉。在他加入共青团之后,他说,党就是我的母亲,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有了家。伟大的理想产生伟大的毅力。他是努力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模范,更是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典范。农场要购买拖拉机,雷锋把一个月29元的工资扣除9元伙食费后全部捐献出来。在这一时期的雷锋,他懂得了阶级与阶级斗争的概念,清晰了旧社会不幸的根源来自于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存在,只有消灭剥削制度,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工人时期雷锋的初心:做一名鞍钢好工人

  当一名为祖国建设奉献力量的工人是雷锋的理想之一。他宁愿放弃原来公务员的高工资也要当工人。他认为,正向毛主席所说的,没有工业就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的生活、就没有国家的富强。他在决心书里这样写道:“我决心到祖国钢都鞍山去,参加到钢都建设,有人说东北地区太冷不愿去,我坚决要到那里去锻炼,克服一切困难建设祖国的钢都。”在车间面对又脏又累的工作并且工资比原来少的待遇,他说不是为了工资来的,他是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他为了应党的号召,下班以后不回宿舍,去参加炼钢。在当工人期间,无数次给需要帮助人的寄钱。他总是第一个到最困难、最艰苦的岗位。弓长岭新建焦化厂他第一个报名;初冬时节,半夜雨雪交加,为避免建厂房的水泥被雨雪浸泡,他第一个起床号召大家为水泥防雨,并把自己的被子、棉袄全部用于水泥防雨;在冬天和泥,水结冰和不动,他就光脚和泥、砌砖;上山采石他总是拣最大的挑,搬运木料挑最粗旳扛……白天在工地上班,晚上在宿舍学习《毛泽东选集》到深夜。他利用早晚时间为农民拣粪达2000余斤,利用业余时间常年帮助穷困的老大爷。雷锋舍己为公、勤奋好学的精神得到了工厂全体职工的交口赞誉。他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凡事总是为他人着想。他的事迹在《鞍钢报》《共青团报》《弓长岭报》等报纸见诸报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雷锋有三项技术革新成果,共获得18次标兵,5次红旗手,3次先进工作者。他是新中国先进工人的杰出代表,更是模范“好工人”的代名词。

  战士时期雷锋的初心:做一名毛主席的五好战士

  当一名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是雷锋的梦想和职业理想,更是为了进一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正是做战士,雷锋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变为永恒。雷锋用充满对党的无限感激之情写下了参军入伍的申请书和决心书:“伟大的党啊,今天您需要我,我一定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和一切困难,永远忠于您,忠于人民,继承长辈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为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保卫世界和平,我要把自己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的初心、使命。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表现在他日常生活的每一件小事中。作为战士的他体现了“三勤”:嘴勤,走路时嘴巴背《毛主席语录》,见人问好;手勤,早晨起来打扫公共卫生,平时积极帮厨房洗菜,谁有困难就帮助谁;学习勤,业余时间除了帮助他人就是手拿书本认真学习。在新兵集训期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干革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真正做到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他热爱的祖国表达他虔诚的信仰:“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把仅有的200元储蓄拿出100元捐献给了新成立的人民公社,把剩余的100元和省吃俭用攒下的衣物等捐献给了灾区。这种浸透在骨子里、融化于血液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使雷锋入伍不到一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高尚事迹和光辉形象成为亿万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和青春偶像。《解放军报》《前进报》《辽宁日报》等做了报道。1960年12月1日,《前进报》再次报道:“雷锋同志的确是我们祖国的优秀青年,是毛主席的好战士。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热爱自己的阶级兄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新生活。他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大公无私舍己为人”“雷锋同志的行动,具体体现了这些先进思想和高贵品质”。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已经概括了雷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伟大初心,体现了一名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品德和美好人生。

  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现实表达从未褪色

  辽宁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学雷锋活动的策源地。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时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习总书记就学习雷锋作出的重要指示,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雷锋工作指明了方向。雷锋精神在辽宁这片黑土地上茁壮成长。自雷锋同志因公殉职之后,现实中的雷锋行动和雷锋精神在这片沃土上从未消失。雷锋所在的“雷锋班”薪火相传,雷锋工作过的弓长岭铁矿有“新时代活雷锋”郭明义爱心团队茁壮成长,已建立1000多支分队,180多万志愿者参与其中。在武警辽宁总队抚顺支队有新时代雷锋式的好战士张光付,他帮助过的人遍布20多个省市,资助过的人多达1700余人。他生活节俭,几乎把所有的工资收入全部用于资助有困难的人。在新时代,雷锋精神从未褪色,成长在各市区的雷锋爱心团队、雷锋式的先进个人等,使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辽宁雷锋研究会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纸质杂志平台等资源,广泛宣传雷锋精神,有效发挥了学雷锋高地的理论传播者、精神感召者和行动实践者的角色功能,组织“雷锋精神宣讲团”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切实把学雷锋活动融入不同领域的工作中,已经成为我国雷锋文化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新时代的辽宁整合全省丰富的学雷锋资源,不断扩大影响力,对全省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以富有辽宁特色的学雷锋活动品牌,推动了辽宁学雷锋经验走出去,为辽宁打造学雷锋精神高地助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仅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决战决胜的坚强决心,更是带动把学习雷锋精神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结合起来,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将防疫措施落实到城市乡村每个角落的社会行动。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已成为弘扬雷锋精神的“知行课堂”,既给各级政府推动群防群治的组织化工作提供了社会共识性支持,又为社会成员激发互帮互助行动化解了利益性隔膜。防控疫情是党和政府领导的人民战争,也是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奉献与责任分担,关切社会就是关切自己、关切他人,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作出了新的贡献。

  疫情是命令,防控是责任。与疫情赛跑的有党的坚强决心和精准施策,有广大群众的集体期待和不同诉求,这都集中表达为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执政过程,同样是新时代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的实现过程。“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精神,切实践行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在“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把党的执政过程和人民利益的实现过程做了党员精神的有效衔接,代表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人格操守以及行为取向等层面应具备的道德自觉。疫情防控下,冲锋在“抗疫”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深入小区服务解困的社区干部、志愿者,还有生产防护产品的企业员工、投入物资转运的物流人员,以及许许多多为国分忧、为“抗疫”捐款捐物的人们,都是当前与疫魔积极抗争的真实雷锋群像,以各种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汇聚成了全民战“疫”的正能量!

  (作者系辽宁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辽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引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友情链接: 柳州工学院官网 柳州工学院易班平台

版权所有:柳州工学院学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合署)

联系地址: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新柳大道99号

联系电话:0772-3517055

  • 扫一扫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