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研究 >> 正文

毛春英:以“运河”为基,扛起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任

发布者:  时间:2025-05-07  浏览:

毛春英

柳州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素有“运河之区”之称的美誉,既有广西运河的瑰宝——灵渠,又有广西未来的希望之河——平陆运河,除此之外还有桂柳运河、茂北运河、潭蓬古运河等,它们是广西历史与现代发展的见证者。以“运河”为基,扛起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任是一个富有创意且深具战略意义的构想。运河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持的水利工程,构筑大一统理念的推崇与实践,见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促进了中华民族融聚发展的进程,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巩固发展,是建设民族共同体的宝贵资源。而今,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战略价值的工程——平陆运河的建设,正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文化内涵,成为扛起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任的坚实基石。


国家战略的璀璨明珠:一河贯通,八桂向海。运河,作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连接了地理上的空间,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平陆运河,一条连接珠江水系与西江流域的黄金水道,其规划建设不仅是我国内河航运史上的里程碑,还是为广西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交通强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重大牵引工程,更是促进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支持。广西水系发达,八成左右的水量汇入西江后,向东奔流入海。平陆运河劈山开河,未来将向南入海,将从根本上改变广西临海但没有江河直接通航入海的现状。从而串联起壮、汉、瑶、苗等多个民族聚居区,是加强内陆与沿海经济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使沿线各民族能够共享通江达海发展机遇。平陆运河的开通,将极大地提升我国西部地区的水运通达能力,促进资源要素的高效流通与优化配置,为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注入强大动力,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多元一体,百川归海。平陆运河的建设,既是一项工程技术的壮举,更是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举措。平陆运河的建成能够达成了不同水系和地域的区域联通,通江达海共享运河红利,实质上搭建起了文化和民族交流交融的桥梁。随着运河的开通,这些文化将得以更加便捷地交流与传播,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力量,也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以平陆运河为基,在运河联通过程中形成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流动文化,催生出具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求同存异、和合共生、兼收并蓄的“运河+民族”文化,深化多元一体,百川归海的中华文明。同时,运河的通航也将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多元文化的魅力,让边疆民族地区的民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多元共生的魅力。


民族团结的坚强纽带:团结之花,八桂绽放。运河不仅是地理上的连接纽带,更是民族间心灵相通的桥梁。以平陆运河为桥梁,推动各民族间的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为广西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事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运河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广泛动员和组织各族群众参与,共同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这种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共同创造的过程,本身就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实践和生动体现。通过运河建设,各民族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风险与挑战,共享改革发展机遇与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撑,成为推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高地。平陆运河的开通,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在运河的辐射带动下,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迈上新的台阶,各族群众共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红利。这必将进一步增强八桂边疆民族地区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新时代广西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同时,运河沿线还将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标识,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窗口,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平路运河不仅是一条“向海图强”的经济大动脉,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长廊。以“运河”为基扛起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任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构想。平陆运河,这条承载着国家希望与民族梦想的黄金水道,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扛起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任的重要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推动平陆运河的建设与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在平陆运河的滋养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更加牢固,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2KY1686);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21LSZ126)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毛春英,柳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原文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7951720702020328273&item_id=17951720702020328273&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34507252795&showmenu=false&ref_read_id=d3b50297-62dc-4181-b333-ad123d600e90_1746509357672&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copylink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