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视域下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
韦丽丽 ,黄家远
摘 要:广西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科技水平、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结合广西农业现代化实践的历史情境,在马克思《资 本论》内涵式发展思想的指导下,广西如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深刻且影响广泛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资本论;广西农业现代化;实践路径
文章编号:1004- 7026(2024)22- 0153- 03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2015年财政部发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 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确定2016年中央财政选择13个省、自治区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13个试点是在原有浙江、宁夏的基础上,新增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11个省、自治区),支持资金主要用 于鼓励土地流转、土地整治、为农服务和物业经营等,并明确了探索以资源有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 式、探索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实现形式等试点内 容[1] 。面临当前日益开放的市场格局,中国农业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 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 重点任务,将按照党中央部署,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面推进广西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 广西作出更大贡献。
1 资源配置和效率提升的理论启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源配置理论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资源配置是指在资源……向不同的地区、 部门等进行分配,使资源得到优化利用……[2]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包括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先进的农业管理 经验以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1)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动力。农业强国普遍重视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强调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坚持农业规模化的发展方向[3] 。广西应加 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如精准农业、智能农业等,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 质量。为了推动农业领域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大种质 资源的开发力度,积极探索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可以围绕核心种质资源,借助广西乃至全国各科研院所实施联合攻关。同时,还应积极培育并壮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机构,以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的 转化效率。为此,鼓励科研单位与中试机构、特色农业 产业示范区等各方展开深入的科研成果转化合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支持 “广西科普惠农兴村专项行动计划”,找到有效解决广西特色农产品机械化系统性的方案。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广西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率。同时,还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电网等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加强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推动广西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马克思深刻洞察到资源配置的本质,指出其源于资源的稀缺性,并因此衍生出多种调节手段。在诸多方式中,市场配置资源尤为关键,其核心在于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这三者的精妙互动。这三种机制犹如市场这台精密机器中的齿轮,彼此紧密相连、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这 种机制,市场能够有效地平衡社会供给与需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4] 。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为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广西农业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优化资源配置,这是效率提升的关键途径,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市场规律和供需关系的分析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入剖析了市场规律和供需关系,为今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认为,市场规律是由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所决定的,供需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商品 的价格和数量。马克思还强调了供需关系与生产关系 的紧密联系。从《资本论》中关于市场规律和供需关系 的角度来看,广西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看作是这两 种经济力量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体现。
1)市场规律在广西农业现代化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精准把握市场规律[5] 。广西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农业现代化进程必然受到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规律的制约和推动。例 如,价值规律决定了农产品的价格应当反映其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这有助于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 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市场规律中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了广西农业的生产结构和方向,供求规律要求农产品市场 保持供需平衡,从而推动广西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根据广西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 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 振兴的有机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
2)供需关系在广西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农业生产力……更要从……供需关系等 多重角度拓展农业现代化之路[6] 。供需关系促进了广西农业的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农民和企业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这种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的过程,正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高和消费升级,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这推动了广西农业向绿色、有机、高质量方向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供需关系还推动了广西农业与市场的深度融合,广西农业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这要求广西农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在供需关系的影响下,农民和企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形成农业全产业链。
3)在广西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通过制定农业政策、提供财政支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等方式,按照国务院《农业科技发展纲要》 的要求,增加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农业科 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还支持农业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素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 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和违法行为,维护了市场的公 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市场规律和供需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这些分析对于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把握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提醒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关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社会矛盾的解决,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广西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创新、优化结构等方式,广西农业现代化将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3 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公平的理论启示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和社会公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观点。如马克思强调了劳动者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批判了资本主义对劳动者权益的剥夺,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公平的缺失。这些理论对于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关注劳动者权益、推动社会公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24年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7] 。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更需要关注农民的利益诉求,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推动农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1)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简称新农主体)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8]。通过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 发展。同时,扩大行业分布与经营服务类型,呈现出产业集群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向发展的态势。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逐 渐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的参与主体。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创业能力。总的来说,广西在培育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通过完善机制、突出重点、扩大行业分布与经营服务类型、引导土地流转和适度规 模经营以及发挥龙头企业作用等措施,为巩固脱贫攻 坚的辉煌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也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注入了强大动力,确保了广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 征程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2)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 化服务体系,广西加强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相应 的组织机构,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包括《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制订一系列优先支持措施,合作社的服务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包括产加销一体化服务、购买服务、销售服务、加工服务以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以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广西还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供给,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在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广西都积极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广西还注重创新驱动,推动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加强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了广大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 知度和接受度。
3)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广西有效利用了集体闲置资源,明确产权关系,进一步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并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加强农业科技研发 和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广西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和农 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广西实施一系列工程项目,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质量,还完善了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同时,完善了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产力布局的不平衡。广西农业现代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广西要“深耕产业领域,着力打造一批彰显广西特色与优势、规模可观且具备强大驱动 力的支柱产业,以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要指示,为广西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 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为广西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原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m17bUIR54SNotfSuEyyc2TnMrFxpl9RUGwVMnN0rwsBBA0zmxB6ucpQ5zuu-TtHKHHEFSKEB-IjEzkUmJCfJh4te1O9oyov2xW_iOd66CcrD2AYjrZhMV4eiRX2g54dYs7OEF9elR4v_U5ttrK4OTE7vGKp-a2JRTC4c2KGz_dYTDdZLHEnFP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