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化织就创意肌理 校企共探面料新生 —— 柳州工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作品展亮相 柳州市红裳服饰有限公司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5-10-13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点击量:

10月9日,我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饰231班、232班《面料再造创新应用》课程作品展,在柳州市红裳服饰有限公司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红裳文化基因+少数民族美学”为双核心主题,深度链接校企资源,将红裳服饰的企业品牌精神与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美学融入面料创新实践,近30件优秀学生作品通过多元工艺,构筑起传统文脉与现代设计对话的创意空间。活动特别邀请到红裳服饰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农明操担任评审嘉宾,他全程参与作品点评与评分环节,从专业设计视角与产业实践需求出发,为学生作品提出精准指导,进一步搭建起课堂教学与行业实践的桥梁。

红裳博物馆展览现场,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有以传统纺织废料为基底,通过拼贴、刺绣实现循环利用,呼应可持续时尚理念;有以压褶、热塑等工艺重构面料形态,赋予常规材质未来感视觉效果;还有融合侗族锦纹等传统元素,探索民族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

       

红裳服饰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农明操以专业眼光逐件点评参展作品,从“商业转化可行性”“工艺精细化程度”等核心维度进行科学评分,点评时既肯定学生在创意构思与工艺探索上的突破,也精准指出部分作品在细节处理、实用适配性上的优化方向。在互动交流环节,他结合多年行业实践经验分享真知:“面料创新不是单纯的艺术表达,更需平衡美学创意与产业实际需求,希望同学们在校园学习阶段就扎实筑牢设计基本功,加强工艺实操训练,未来才能让设计想法真正落地,在时尚行业中站稳脚跟。”这番务实且深刻的建议,为学生搭建起从课堂学习到行业实践的认知桥梁,也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精准的行业参考。

本次活动既是《面料再造创新应用》课程的教学总结,更是学院实践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体现。通过行业专家点评把关、企业实地走访调研,有效搭建了课堂-行业-企业的衔接桥梁。学院将长期与企业保持合作关系,通过共建课程、实习基地建设等形式,持续提升学生的专业适配性与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