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食品与化学工程学院于6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妆品技术与工程四个专业的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会议邀请了来自高校、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的多位资深专家,为学院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论证会上,食安专业带头人蔡锦源介绍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情况,重点围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学位授予要求等方面展开说明。与会专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及企业用人需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评议,并提出宝贵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方案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措施具体可行,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建议课程开发引入学科交叉和人工智能,以学生就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论证会现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论证会由食品专业负责人熊建文主持。食品教研室主任卿明义就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进行了全面汇报,重点阐述了方案制定的依据、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模块设计思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及专业特色凝练方向等内容。专家们在充分肯定方案整体框架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专业质量标准、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及区域产业需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修订建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论证会现场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证会由李玉副院长主持。李玉副院长系统介绍了专业建设现状,重点从师资结构、实验平台、校企合作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专家们一致认为,应当立足区域特色,结合广西柳州本地企业、中药材、农林等优势,发展精细化工;在部分教材建设方面,建议采用“讲义+产教融合特色案例”的复合模式,特别要注重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同时提出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实施方案,由校内学术导师与企业技术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毕业课题,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论证会现场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论证会由蔡锦源副院长主持。蔡锦源副院长系统介绍了专业建设现状,重点从师资结构、实验平台、校企合作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广西特色植物资源优势,前瞻性地预判了省内化妆品行业向绿色化、功效化、智能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专家们建议立足区域特色,构建“化妆品科学与特色植物资源开发”的交叉学科体系,采用“讲义+产教融合特色案例”的复合模式,并提出毕业论文“双导师制”实施方案,确保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

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论证会现场
通过此次系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食化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各专业的建设思路,总结了现阶段专业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各专业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学院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精细修订,确保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符合国家与地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区域食品、化工、化妆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撰稿:梁舒韵,韦潇丽,王海丽,罗应
初审:蔡锦源
复审:陈雪浈
终审: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