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语教学院开展心理委员互助员系列培训

发布日期:2025-11-25    来源: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

为进一步增强心理工作骨干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建设更加坚实、高效的朋辈心理帮扶网络,近日,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心理工作站组织开展了心理委员与心理互助员专项培训。首场培训面向大一新生骨干,旨在夯实新生群体的心理服务基础;第二场培训覆盖大二、大三全体心理委员与心理互助员,着力提升高年级心理工作的精准性与专业水平。学院心理工作站指导老师白成思担任主讲。

(培训现场)

在面向新生心理骨干的培训中,白成思老师以数据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前青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她指出,在25岁以下年轻人中,抑郁情绪、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及焦虑状态等心理问题较为多发。更重要的是,多数年轻人对心理健康存在认知偏差,习惯将心理困扰“独自消化”,不愿主动寻求专业帮助。通过数据解读,同学们认识到朋辈互助不仅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投身心理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核心工作职责梳理环节,白成思老师围绕“做什么”“守什么”“关注谁”三个维度,为大一心理委员明确了工作边界与重点。她强调,心理委员需履行三大核心职责:一是动态监测,定期填写《班级晴雨表》,从学习状态、日常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波动及危机事件等多个维度,全面跟踪班级学生心理状况,确保每月按时准确上报;二是危机预警,一旦发现班级中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心理危机事件,必须第一时间向班主任、辅导员及学校心理中心报告,坚决守住“不发生恶性事件”的底线;三是氛围营造,主动策划并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班级心理团辅、情绪疏导沙龙等活动,为班级注入积极健康的心理能量。同时,白老师特别指出,保密原则是心理工作的“生命线”,除涉及紧急干预等特殊情况外,不得向亲友、同学泄露任何学生心理隐私,也不得传播相关私密信息。

在高年级心理骨干培训中,白成思老师重点强调了有效沟通技巧的重要性。针对与情绪波动同学沟通的难点,她提出“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共情式对话,以“你看起来很痛苦”“你现在应该很难受”等表达替代说教,让对方感受到被理解;第二步是真诚表达关心,倾听时保持专注,通过目光接触与肢体语言传递关注,具体指出对方的情绪状态,表达自身担忧;第三步是引导专业帮助,在确保对方安全的前提下,陪伴其寻求辅导员或心理老师的支持,必要时全程陪同,避免让其独处。

(参与培训的心理委员合影)

两场培训的顺利开展,有效帮助心理委员与互助员厘清了工作思路,提升了心理关怀与危机干预的实践能力。白成思老师寄语全体学员,朋辈心理辅导是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不仅能满足大学生多层次的心理援助需求,更能提升自身与他人的心理自助与互助能力。她希望大家牢记“自助助人,助人自助”的理念,在温暖同辈的同时,也关照好自身内心,成为照亮同窗心灵的“提灯者”。下一步,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将持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朋辈互助的独特优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撰稿:梁静思

图片:语教学院心理工作站

排版:叶佳妮

一审:白成思

二审:肖乐乐

三审:杨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