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工作 >> 正文

【课程思政实践】用英语讲述柳州故事,语教学院课程思政实践活动精彩纷呈

发布日期:2025-10-23    来源: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 作者: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

为推动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项目建设,展示语言文化与国际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育人成果,近日,英语专业围绕“价值引领融脉贯通·知行合一共育新人”主题,在柳州工业博物馆、龙潭公园侗寨、掐丝珐琅非遗基地以及柳州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课程思政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两大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感知工业精神、人文底蕴、非遗美学与工匠精神,理解传统技艺与守正创新的融合之道,深化大中小学课程思政内容的一体化设计;二是通过团队协作,用英语讲述课程思政故事,提升学生英语口语综合能力,彰显语言文化魅力,服务地方发展,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文化自信。

语教学院英语专业2023级80余名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分赴不同实践点开展任务。各小组在教师全程指导下,通过沉浸式调研、跨语言合作与创意表达,挖掘并创新呈现课程思政元素,形成了英语短片、采访报道、现场讲解、作品展示等丰富成果。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学生围绕“博”采工业史·“语”传奋斗章主题,分组开展英语研学。工业溯源小组梳理城市工业起点,汽车史诗小组串联“中国汽车城”成长脉络,龙头企业小组介绍上汽通用五菱等代表企业,机械荣光小组解读老设备背后的工业智慧,工业与生活小组探讨工业发展对民生的影响,新能源未来小组呈现绿色转型实践,工业精神小组讲述劳模与老工人的奋斗故事,城市名片小组则着力推介“工业柳州”的独特标识。

走进侗寨,开展“扎染非遗韵染共传·英语赋能文化出圈”体验活动。学生从扎染历史、染料来源、扎结技法、图案内涵、传承挑战等八个方面,用英语进行深入讲解与传播。各组介绍角度新颖、贴近实践,生动传递了非遗技艺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与匠心精神,也展现了学生的思考与创新意识。

在掐丝珐琅非遗实践环节,学生围绕丝路基因、景泰蓝工艺、匠心传承等核心内容,从丝路源流、材料解析、掐丝技法、点蓝工艺、纹样文化、匠心实践、创新传承等八个维度,体验并展示了这项技艺所蕴含的“精细、坚韧、融合、传承”的工匠精神。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非遗当代价值的理解,也强化了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感。

此外,学生还走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鹿人甲”机器人团队和汽车工程学院LS Racing车队工作室,开展“观机甲竞逐·践创新梦想”和“探车队风采·用英语讲筑梦征程”主题研学。通过参观和英语讲解,学生深入了解团队在国内外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将赛事荣誉、团队协作与家国情怀相联结,感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从身边榜样汲取前行力量。

本次课程思政实践活动,以英语为桥梁,以本土工业文化、非遗技艺与创新实践为内容,实现了“价值引领、语言实践、文化传承、责任担当”的有机统一。未来,学院将继续探索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助力培养知行合一的新时代人才。

撰稿:孙远用、陆梅华

图片:英语教研室

排版:马玉婷

一审:李家英

二审:肖乐乐

三审:杨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