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属各教学单位:
为贯彻落实《柳州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校发〔2024〕39号)要求,规范课程教学大纲制(修)订工作,有效支撑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行为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是组织教学、制定授课计划、编写教材(讲义)以及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是课程建设和课程评估的重要内容。各教学单位须遵循“立德树人、产出导向、守正创新、协同育人”理念,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柳州工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见附件1,含大纲模板),规范开展课程教学大纲制(修)订工作,确保符合以下要求及原则:
(一)明确专业毕业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分解的具体指标点,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二)科学确定课程目标。依据毕业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建立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联系。
(三)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确定合适的授课建议和课程思政融入点。
(四)合理选取考核方式。依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选取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
(五)优化大纲适用性。对于学科相近或相同、多个专业共同开设、学分学时相同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原则上应共用一份课程教学大纲,其课程目标需对应支撑毕业要求的大类指标点。修订的2024年版大纲应兼顾满足2023级、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
二、制(修)订范围
(一)制订范围(2025年版)
1.2025级普本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
2.2023级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所有必修课和选修课。
(二)修订范围(2024年版等)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课程:
1.2023级、2024级普本计划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2.2025-2026-1学期课程2021级(建筑学普本)、2022级普本计划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3.2021级、2022级专升本计划开设的必修课和选修课
三、工作流程
(一)启动与工作小组组建(7月28日—7月29日)
1.学院(部)成立课程教学大纲制订工作领导小组,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课程的教学大纲。
2.根据《柳州工学院教学大纲编写与执行质量标准》(附件2)的相关指标,对现有大纲的编写和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课程教学大纲评价报告》(附件3)及《课程教学大纲评价结果汇总表》(附件4)。
3.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经课程团队教师充分讨论,明确制(修)订的范围与内容,报学院(部)负责人批准后启动。
(二)大纲制(修)订(7月30日—8月8日)
教研室主任统筹,由课程负责人(执笔人)具体执笔完成所承担课程教学大纲的制(修)订。
(三)学院(部)初审(8月11日—8月12日)
大纲初稿完成后,由学院(部)工作领导小组和教研室主任(审核人)共同组织审核。
(四)修改与专家论证审定(8月13日—8月19日)
对初审未通过或质量不佳的大纲进行修改完善,并于8月19日前,由学院(部)组织同行专家、行业企业专家及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论证审定,形成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审定报告》(附件5)。
(五)提交备案(8月20日)
经二级学院(部)负责人审批签字后,于8月20日16:00前提交教务处备案,方可实施。
四、材料提交
(一)大纲格式
1.每门课程须提交PDF版和Word版教学大纲。
2.PDF版文件签字处须手写签名或经审批的电子签章且文件应加密。
3.Word版文件签字处为电子文本录入。
(二)文件命名
1.课程大纲文件,统一命名为“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若面向工科与非工科专业毕业要求不同,需分别提交,文件名后加标识“(工科专业)”或“非工科专业”。例:DJ0100901-人工智能导论-公共基础课(非工科专业).docx
2.文件夹命名,二级学院以专业为单位,命名为“XX学院-XX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XX级”,例:机械学院-机械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025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体育教学部: 以教研室为单位,命名为“XX单位-XX教研室-课程教学大纲-XXXX级”,并注明适用专业类型,例:体育教学部-球类教研室-课程教学大纲(工科专业)-2025级。
3.普通本科与专升本大纲需分开归档,按年级分别建立文件夹。
(三)《教学大纲评价报告》(附件3)、《评价结果汇总表》(附件4)、《课程教学大纲审定报告》(附件5)须提交电子版及双面打印并装订的纸质版。
(四)提交方式与截止时间
请各教学单位于2025年8月20日16:00前,将电子版材料发送至邮箱,纸质版材料提交至教务处科教楼309室,逾期视为未完成。
五、其他
各教学单位应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反复研讨、多方论证。制(修)订过程中务必对照《课程教学大纲常见问题描述及改进措施》(附件6)认真检查、整改提升,并妥善保存过程性材料以备核查。课程教学大纲编印工作将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