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唐春兰、周丽莉、秦春梅、潘婉霞四位教师赴南校区1教502教室,现场观摩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谢友慧老师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思政公开课。本次课程围绕科技论文写作全流程,结合思政育人目标,从选题立意、文献调研、写作规范到学术伦理,系统展示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
谢友慧老师以“科技论文写作中的价值引领”为主题,分阶段阐释了思政融入路径:在选题阶段,引导学生锚定国家战略需求,避免“为毕业而选题”的功利倾向;在文献调研中强调学术诚信,要求必查本土核心文献,培养学术自信与文化认同;在写作环节倡导严谨求实,客观分析未达预期数据,传递“容错不纵假”的科学精神;在答辩定稿阶段,鼓励学生真诚感恩团队协作,反对模板化表达。谢老师指出,科技论文不仅是技术成果的载体,更应体现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家国情怀。

(谢友慧老师授课现场)
课后,双方围绕课程内容展开深入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充分肯定谢友慧老师对思政切入点的精准把握,并提出建议:进一步挖掘科技论文写作中“实践检验真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例如通过数据反复验证的案例,强化学生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理解;同时,可结合信息学科特色,引入科技伦理、数据安全等热点议题,拓展思政内涵。谢老师表示将深化内容设计,使思政融入更自然、更具启发性。

(课后交流)
此次指导活动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协同育人提供了新思路。未来,两院将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同探索理工科课程思政的创新路径,助力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思想深度的新时代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