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召开集体备课会 ——聚焦“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专题

发布者:李芳,编辑:赖伟,审核:张明  时间:2025-10-13  浏览:

10月10日上午,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于科教楼909教室开展集体备课与磨课活动。会议围绕“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专题进行精修打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全体任课教师参加。

备课伊始,陈柔仪老师围绕专题四“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进行说课展示。陈老师对专题四的三讲内容进行了大胆重构。在第一讲“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拓展丰富了“四个伟大”的中国精神成因内容,从时代背景、理论源泉、文化土壤和实践基础等方面,增加了伟大建党精神从何而来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精神的历史根源以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第二讲“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里,则从为何爱国、何以爱国、如何爱国三个角度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逻辑重构,使教学思路更加完整清晰。第三讲“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中,则以柳州本土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一案贯穿始终,充分阐释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投身改革创新实践,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柳州的了解,宣传了柳州工业文化。

说课结束后,教研室授课老师分别从内容取舍、案例选取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建议。郭部洲老师提出,在讲授“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时,应注重理论深度与学生兴趣点的精准对接,避免“教师讲理论、学生盼故事”的错位。邓烈兴老师则聚焦学生现实困惑,指出部分同学把改革创新视为“名校学子专利”,教学中需用“接地气”的案例与路径设计,让普通学生也能看到“我的改革创新舞台”,真正打通“中国精神”入脑入心的“最后一公里”。李芳老师指出,五菱神车对工科生是“兴奋剂”,对部分文科生可能“无感”,教师们在授课时应当注重“分盘上菜”,即使是同一案例也应结合学生的专业从不同角度的展开,才能真正把“改革”讲到每一类学生的心坎里。

此次集体备课活动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的良好平台,有助于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下一步,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将继续集中打磨教学资源,确保高质量开展教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