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之畔到南海之滨,从革命旧址到改革前沿,2025年8月15日至21日,柳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11名教师赴广东开展以“赓续血脉守初心,培根铸魂育新人”为主题的党建思政骨干暑期社会实践研修。在七天的行程中,学员老师们循着先辈奋斗的足迹,在这片承载厚重革命记忆的热土上,聆听红色故事、触摸历史脉搏、汲取精神力量,让红色文化在沉浸体验中深入人心。
一、理论引领溯初心,岭南文化启新思
“广东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担当!”8月16日,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新港校区的专题课堂上,首场讲座《岭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之路》由梁凤莲专家主讲,她从时间、空间与人的关系切入,深入解读广州城市文化发展脉络,内容涵盖岭南本土特色与百年红色印记。第二场《中国近代革命中的广东篇章》由谢迪斌教授讲授,他从三元里抗英到辛亥革命,从早期党组织萌芽到华南抗日烽火,通过鲜活的历史细节与珍贵影像,让学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深刻理解“红色江山来之不易”的厚重历史。

二、步履铿锵访圣地,信仰如炬照前行
研修次日,学员们走进伟人故里中山。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展柜中那盏先生用过的油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昏黄的灯光曾照亮他深夜奋笔的身影,也点燃了“振兴中华”的星火。“‘天下为公’不是口号,而是他用一生践行的信仰!”一位教师在笔记中写道。指尖轻抚墙上的手稿复印件,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下午,学员们转赴珠海杨匏安陈列馆。一组“狱中绝笔”的场景复原让现场肃然无声。杨匏安在阴暗牢房中借微光写下对家人的牵挂与革命的忠诚,“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当讲解员诵起绝命诗,许多人潸然泪下。这位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以生命诠释“理想信念高于天”的气节,让“坚守信仰、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植人心。
研修亦聚焦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展览馆,学员老师们沿总书记考察足迹,体会“琴澳和鸣”的国家战略。四大展区生动呈现合作区的建设成果与发展蓝图,彰显“同根同源血脉连、感恩奋进淬初心”的时代主题。

三、历史与现实交汇,红色基因谱新章
8月18日,学员们返回广州黄埔区,参访百度Apollo Park。无人驾驶技术背后的“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思政教学新案例。“从革命艰苦奋斗到今日科技自强,红色基因一脉相承,”有技术背景的赵老师说,“这类案例可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报国情怀。”在广汽埃安,老师们重温总书记关于“开放合作”的讲话精神。李教授表示:“总书记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尤为关键,要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之举。”

8月19日,在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学员们驻足“大潮起珠江”展前。“展览生动呈现广东改革开放40年壮阔历程,”院长感慨,“要让学生明白,改革开放是一代代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干出来的。”登临莲花山公园,学员们向邓小平铜像敬献鲜花,仿佛听到总书记的嘱托:“表明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从革命“浴血奋战”到改革“敢闯敢试”,红色精神从未褪色,它融入国家发展血脉,在前海合作区的高楼间、在港珠澳大桥的长虹上,续写新时代奋斗篇章。

四、革命精神永流传,初心如磐向未来
8月20日,广州天气瞬息万变,但学员们热情不减。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沉浸剧《明灯》重现1923年代表们为推动国共合作、挽救民族危亡激烈讨论的场景,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智慧与担当。学员们仿佛亲临会场,感受早期党的探索与决心。

在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院中老榕树曾见证无数农运骨干在此成长。“毛主席手把手教学员搞农运、写标语,播撒‘农为党本’的种子,”讲解员介绍道。学员们轻抚旧课桌、煤油灯,仿佛听到当年的读书声与讨论声,深刻体会老一辈革命家扎根群众、依靠群众的初心。
下午,乌云密布,瓢泼大雨,学员们奔赴黄埔军校旧址。在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中,“亲爱精诚”校训熠熠生辉。学员宿舍复原展区内,硬板床、补丁布鞋与简陋马灯,无声诉说军校学员“睡稻草、吃糙饭,却一心为国”的岁月。“从这里走出的将士带着‘救国救民’初心奔赴战场,用鲜血染红旗帜!”一位学员感慨,“不怕牺牲、砥砺奋进的精神,至今仍是攻坚克难的力量之源。”

8月21日,研修圆满结束,但红色种子已在心中生根。“这不是简单旅行,而是精神洗礼、初心淬炼!”归途中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广东之行的感动转化为传播红色文化、践行育人使命的行动——让孙中山的“爱国情怀”、杨匏安的“信仰力量”、黄埔将士的“奋斗精神”成为课堂生动教材,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青年心中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