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工程教研室一行赴柳州车合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车合互联”)开展实习基地考察与交流活动。车合互联总经理赵业海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待并全程陪同。
在考察座谈会上,软件工程教研室教师代表杨玉华、教研室主任崔亚楠及教师王逸松,分别介绍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学生就业方向。近年来,信科学院持续推行“课程+项目+竞赛”三维联动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为进一步拓展学生实践平台,学院积极寻求与行业领先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助力学生接触真实项目场景与前沿技术应用。此次考察旨在与车合互联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赵业海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与核心业务。车合互联聚焦汽车产业数字化升级,依托广西汽车集团的产业资源,持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制造的深度融合。赵业海表示,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期待与高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技术实践、职业发展等多方面支持,共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会上,双方围绕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计划结合企业实际技术需求,优化实习课程体系,增设工业互联网、智能设备开发等前沿技术方向。同时,学院拟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赵业海对此表示高度认同,并建议以项目制形式推进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工作。
会后,教研室一行实地参观了车合互联的智能生产线与研发中心。在无人智能叉车作业区,教师们深入了解了自动导引车的路径规划与调度算法;在喷漆智能检测车间,企业工程师现场演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缺陷识别系统。此外,团队还重点考察了具足机器人的研发进展,该款仿生机器人融合了柔性控制与多模态交互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作业与智能服务场景。
此次考察为校企双方搭建了深度沟通与协作的桥梁。未来,双方将持续推动课程共建与项目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高地。以实习基地建设为起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与车合互联将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为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