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却也带来了冷暖交替、干燥多变的挑战。随着昼夜温差增大,人体适应能力下降,一些季节性疾病悄悄进入高发期。别担心,掌握以下防治要点,助您安稳度过“多事之秋”!
感冒:增强免疫是关键

秋季干燥,呼吸道黏膜防御力下降,加上气温波动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人体抵抗力减弱,病毒更易乘虚而入。
预防建议:
1.勤洗手:使用肥皂/洗手液+流动水,持续20秒以上,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后。
2.增强免疫力:保证优质蛋白(鱼、蛋、豆制品)和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的摄入,每周进行3-5次适度有氧运动。
3.科学保暖:采用“洋葱式穿搭”,随身携带薄外套,及时应对温差变化。
过敏性鼻炎:远离过敏原是核心

秋季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增多,容易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症状易引发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预防建议:
1.减少接触:花粉浓度高时减少户外活动,外出佩戴口罩;定期清洁家居,减少尘螨堆积。
2.保持通风:每日开窗2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3.避免使用过敏性制剂:避免使用过敏性强的化妆品和洗涤剂。
4.规范用药:如症状明显,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或鼻喷剂。
秋季腹泻:把好“入口关”

天气转凉后肠道免疫力下降,加之饮食改变,易引发感染性或消化不良性腹泻。腹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预防建议: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避免接触病毒和细菌。
2.饮食安全:食物充分加热,少吃生冷;瓜果蔬菜彻底洗净。
3.注意饮食调理:
秋季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增强身体免疫力。避免过量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对胃肠道造成刺激。
4.饮水安全:饮用烧开的水或瓶装水,避免水源污染。
5.避免去密集场所:秋季腹泻病毒易在人员密集场所传播,应尽量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
皮肤干燥:保湿锁水是重点

随着气温的下降,空气中的湿度降低,很容易导致皮肤皮肤容易失去水分,出现紧绷、脱屑甚至瘙痒等。
预防建议:
1.多喝水:每日饮水不少于1.5-2升。
2.使用保湿产品:
洗澡后趁皮肤湿润及时涂抹身体乳;选择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品。
3.温和清洁:秋季气温较低,洗澡时间不宜过长,避免过度清洁,减少皮肤水分流失。
秋季疲劳:调节作息抗秋乏

秋季是工作学习的高峰期,很容易导致身体疲劳。长期疲劳不仅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还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建议:
1.规律作息:尽量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避免熬夜。
2.适度运动:散步、瑜伽、太极等轻度运动有助缓解疲劳、提升精力。
3.合理休息:每工作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午间可小憩15-30分钟。
秋季养生小贴士

1.保持通风和适宜的室内湿度
秋季气候干燥,宜多补充水分,每天至少饮用2000ml的水。家庭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增加室内湿度,宿舍保持通风透气,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同时还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减衣物,对于体质偏弱的师生来说,穿衣要适度,不要穿得太多太厚,一旦出汗应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以免受风感冒。
2.合理饮食
秋季宜多食用清热润肺的食物,如银耳、木耳、百合等,同时要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柠檬、橙子、苹果、胡萝卜等,以增强自身免疫力,预防感冒和流感。
3.适度运动
秋季气候宜人,适合户外活动。适度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但要避免激烈运动和过度疲劳,以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
4.规律作息
师生应保持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秋季常见病的预防和应对需要师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也是我们保持健康的重要环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暖和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我们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学校卫生所温馨提醒您:对于已经发生的疾病,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如有不适,请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也可拨打我校卫生所热线:
南校区:0772-3517003
北校区:0772-3517510
撰稿:文桂芳
初审:梁聪
复审:唐文峰
终审:刘杉